《流進我心的陽光》和《久別重逢》的觀後感,不敢說是評論。當然,正值聖誕節期間,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兩部作品。兩套電影雖然題材都屬純愛範疇,但各自卻以中年男人(或中老年)的遺憾作為情感主軸,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與生命感悟。
先談《流進我心的陽光》。根據網上資料,這是由備受矚目的導演奧山大史執導的第二部電影。奧山大史在首部作品中曾用過開放式結局,雖引起不同觀眾的爭議,但他依然堅持這種風格,認為結局留白能讓人各自想像後續發展。有人認為這樣的處理讓劇情缺乏連貫性,覺得理應把線索串連完整;但也有不少網民表示,正是這份不確定性才增添了影片的藝術魅力。片中主演主流的表現廣受好評,網上不少評論提到,劉伯此番飾演的角色比起他以往那個被戲稱為「小小小耶穌」的角色更為扎實、有人情味,而《流進我心的陽光》裡的尾聲展現更是不劇透卻留下無限懸念,讓觀眾各自填補心中空白。
談及男主角,由池松壯亮詮釋,他所呈現的沉重內心與過往遺憾成為全片的亮點之一。根據網上影評資料,劇中另一條線索便是兩位年輕演員透過角色溜冰的交集而認識,並藉由男主角口吃等細節,隱喻現實中建立友情與自我認同的困難。更特別的是,劇中還揭示池松壯亮所飾演的溜冰教練擁有一位同性伴侶,而這段關係的背景拍攝地點主要取景自北海道。片尾credit中的一處細節,你會發現全個北海道,只有兩個地方有那件事可以發生 —— 苫小牧與小樽。
另外,本片的設定並非聚焦於現代,而是以往昔年代為背景,故劇中並未交代佈景、陳設等現代社會元素,這也使得同性戀情在當時尚未獲得普遍接納的情境下,顯得更為纖細與隱晦。男主角最終前往北海道某小鎮擔任教練,更象徵著他在歲月洪流中,對過去遺憾的一種救贖與重新定位。
至於《久別重逢》,這部作品聚焦於一位中年男子的現況與昔日遺憾之間的糾葛。根據網上搜尋資料顯示,該劇貫穿了年輕男主角 Ian 與年長男主角伊健的雙線敘事,兩者各自代表著不同世代、不同夢想與情感狀態。這種平行敘事的結構,不僅豐富了劇情層次,更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到時間流逝與內心掙扎的真實感。雖然劇中亦設有穿越情節,但不少網友均認為這僅僅是為了調動情節節奏,而非故事的核心論點;畢竟,正如網上評論所言,若穿越的設定過於牽強,便容易削弱本應細膩呈現的情感衝突。
初看《久別重逢》,當劇情中段突然拐彎之時,觀眾或許會心生疑惑,但隨著劇情推進,便能體會到這種設計背後的深意:即不要過於急躁,任憑時間慢慢訴說一切。鄭伊健在劇中以其頹廢中佬的形象詮釋,而西島秀俊則以俊朗之姿演繹出那份難以言喻的魅力。不少影評認為,這正呼應了他早前在《Drive My Car》等作品中的出色表現,令人回味無窮。在失意與期待並存之刻,劇中那位年輕活潑的少女角色猝然登場,也讓純愛故事多了一層新意,彷彿是對比暗示,讓整個敘事更加生動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劇組在拍攝現場巧妙融合了日本高知與香港長洲的景致,將異國風情與本土特色並置,營造出濃厚的視覺與情感對比。網上有不少評論指出,這種跨地域的拍攝手法不僅使畫面美得令人窒息,亦增添了影片獨特的浪漫意境。而 Ian 因為具備出色的歌唱與結他演奏能力,更展現出年輕男子追夢的堅持與熱情,其氣質與表現獲得了不少讚賞。
愛情戲份落幕後,許多觀眾感動得淚流滿面,這正印證了劇中男女主角間那份難以言說的默契與理解。正如網上討論所指,《流進我心的陽光》以陽光演繹出開放式結局,讓部分觀眾難以宣泄情感;而香港觀眾一向偏好有明確交代的結尾,其實《金都》也是,如果你有印象,《金都》的 ending 也是 open ended 的。那張莉芳(鄧麗欣飾)又怎樣呢?這兩套我都很喜歡看,連同許恩怡獨特甚至有點「國民初戀」的形象,都為電影增添了不少話題與魅力。
借著聖誕以及新年的佳節之際,我在此誠心推介這兩部作品,鼓勵大家入戲院支持香港電影,親身體驗這份跨越時空、充滿遺憾與浪漫的純愛故事。好,先不多說,這就是我的觀後感。